在紡織行業中,回潮率是衡量纖維材料吸濕性能的重要指標,它直接影響到紡織材料的性能、加工工藝以及貿易計價。以下是關于紡織行業回潮率檢測的標準和相關細節:
1. 回潮率的定義
回潮率是指纖維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占其干重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2. 標準大氣條件
為了統一測試條件,國際上有規定的標準大氣條件:
溫度:20℃
濕度:65%
在這種標準大氣條件下測得的回潮率稱為標準回潮率。
3. 公定回潮率
公定回潮率是為了檢驗和貿易的需要,由國家規定的紡織原料和紡織品的回潮率。它接近于標準狀態下的回潮率,但并不完全等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公定回潮率可能略有不同。
我國常見紡織材料的公定回潮率示例:
棉花:8.5%
滌綸:0.4%
苧麻:13%
錦綸:4.5%
羊毛:15-16%
蠶絲:11%
腈綸:2%
粘膠:13%
4. 檢測方法
回潮率的檢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a. 傳統烘干法 (可用水分測定儀代替)
原理:通過烘干纖維材料,測量其干重和濕重,計算回潮率。
步驟:
取樣并稱量濕重。
在恒溫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稱量干重。
計算回潮率。
b. 近紅外檢測法
原理:利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快速測定纖維材料的水分含量。
優點:
快速、準確。
不受布匹顏色和材質變化影響。
可實現在線動態連續測量。
5. 標準測試規范
紡織品檢測一般按照國際和國內標準進行,如:
GB 18401(中國國家標準)
ASTM(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
AATCC(美國紡織化學家和染色家協會標準)
EN(歐洲標準)
JIS(日本工業標準)
Oeko-Tex Standard 100(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標準)
紡織行業回潮率檢測的標準主要包括標準大氣條件下的標準回潮率和國家規定的公定回潮率。檢測方法多樣,傳統烘干法(鹵素水分測定儀可代替)和近紅外檢測法各有優劣。檢測過程需遵循國際和國內相關標準,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